關於敦化
服務項目
專利專區
商標專區
各國專利商標機構
智權新知
聯絡我們
繁體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首頁
智權新知
智權新知
NEWS
智權焦點
商標小知識
專利小知識
專利小知識
17
Jun. 2025
商業機密 vs. 專利保護
壹、前言
在企業研發與技術管理的過程中,如何有效保護自家創新成果,一直是極具挑戰的關鍵課題。一般而言,企業若要保護技術、配方或經營資訊,主要會在「申請專利保護」與「維持商業機密(營業秘密)」之間進行選擇或併用。然而,專利保護與商業機密保護存在不同的法律機制及限制,孰優孰劣往往需要依據產業特性、技術生命週期、競爭環境與風險評估做出策略性決策。
在台灣,專利法與營業秘密法分別對技術或經營資訊提供不同形式與程度的保障。專利法保護的核心在於「公開交換」:即發明人(或申請人)必須公開發明內容,換取專利權於一定期間內享有排他性。營業秘密法則旨在保護企業不公開的技術或商業資訊,只要企業採取合理的保密措施,且這些資訊確有經濟價值,就可在法制上獲得救濟。兩者如何選擇或相互搭配,是現代企業在智慧財產管理上不可忽視的議題。本文將從概念差異、法律基礎與實務策略等面向,探討「商業機密 vs. 專利保護」在台灣的適用情況。
專利小知識
15
Jul. 2025
如何提高專利申請成功的注意事項
在目前技術發展迅速、突飛猛進時代,許多技術創作者(例如申請人或研發者)都希望透過專利來保護自己的創新。然而,專利申請並不簡單,許多申請會因為技術描述不夠明確、創新點不足或專利法規問題而被駁回…
專利小知識
17
Jun. 2025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否可以成為專利法上的發明人?
壹、前言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否可以成為專利法上的發明人?」這個問題在近十年來因為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而成為智慧財產領域的一大爭議。傳統上,專利制度主要是為了鼓勵人類的發明創造,並藉由將發明內容公開,促進社會整體技術進步。然而,當 AI 能自行學習並產生具新穎性、進步性或產業上可應用的技術點,是否意味著它具備了足以被認定為「發明人」的條件?不同國家就此議題的立法與實務見解並不一致,但大多仍維持「自然人」才能成為發明人的立場。以下將先梳理國際上幾個標誌性案例與相關文獻,再聚焦於台灣專利法規範與實務現況。
專利小知識
05
Jun. 2025
專利權之舉發制度解析:保障合法申請權、維護產業正義
在我國專利法體系中,為確保專利權人資格的正當性,以及遏止不當專利取得行為,《專利法》第71條設置了「舉發制度」,讓符合條件的利害關係人或一般大眾得向智慧財產局提出舉發,要求撤銷不應核准的專利。本制度除了補充審查程序的不足,也扮演市場秩序的守門員角色。尤其針對專利申請權爭議,其處理方式近年來有重大修正與實務轉變,值得申請人與代理人密切留意。
專利小知識
29
Feb. 2024
台灣風電專利現狀與國際競爭力
在近十年的全球風力發電機葉片及鑄件製造技術專利分析中,顯示出專利申請的地理分布、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各國在風電技術領域的競爲力。
此分析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2024年1月18日發布,提供了對全球風電產業專利情況的深入洞察。
專利小知識
29
Feb. 2024
了解專利申請的關鍵步驟
在創新競爭激烈的時代,擁有專利是保護發明和創造的關鍵
1
2
3
4
訂閱電子報
是的,我願意收到電子報。
送出